经典名人故事集合6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来源:名人故事    点击:   
字号:

【www.fjhbc.cn--名人故事】

信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及其意识行为倾向,强烈的坚定不疑的确信与信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名人故事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名人故事1

1963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里,见到啦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人。

此后,克林顿却连续三次放弃去华盛顿。1973年,他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华盛顿一些政治大佬看上啦他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助选的经历,邀请他去工作。克林顿考虑啦十天,拒绝啦,他厌倦啦给别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学法学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决定去做教书匠。

1974年,他萌生啦参选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的想法。此时,一个名叫约翰·多尔的老朋友打来电话:“我现在是联邦众议院首席顾问,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是否应受弹劫一事,需要年轻律师,快来华盛顿吧。”这一次,克林顿只考虑一天,就谢绝啦。约翰·多尔十分震惊:“你犯啦个愚蠢的错误。这是弹 劾总统!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性机遇,你居然放弃?”

“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律师都愿不惜代价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没有一个年轻人愿为阿肯色而战斗。”克林顿礼貌地挂断电话,投入联郑众议员竞选中。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跑遍全州21个县。在每个偏远的小镇,他走进商店、咖啡馆、加油站甚至殡仪馆。“我喜欢一对一地‘零售’政治。这些小店主和殡仪员,认识镇上全部的人,他们就是最重要的选票。”结果,首次参选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资历的共和党人还是赢啦。

1975年底,支持者们怂恿克林顿再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去征服华盛顿政治圈”。一个小时后,克林顿就说啦“不”。“既然我想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国会议员,做别的也行。”他决定竞选州检察长,这次他成功啦。1978年他又成为美国历最年轻的州长,并获得五次连任。

1992年,从未在华盛顿政坛“混”过的克林顿,成为白宫主人。回首往事,他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啦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如果当初我去啦华盛顿,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当选总统。”

经典名人故事2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经典名人故事3

曾国藩20岁左右求学衡阳时,师从汪觉庵。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杨甫瑞依仗家里的权势,平时十分骄横,对于学业明显比他优秀的曾国藩,也是处处刁难。

一天,曾国藩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吼道:“曾国藩,你把窗户的光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呀,还不赶紧挪开!”曾国藩停下来,侧身一看,是自己床铺对面的杨甫瑞。此时,杨甫瑞其实并未读书,而且他的床靠着窗户的另一侧,也未完全遮住光线。曾国藩很生气,想和他理论,但还是压住了火气,把凳子移到自己的床前,重新读起来。

到了晚上,曾国藩继续在灯下读书,杨甫瑞又冲他喊叫:“白天不读书,晚上玩勤奋,做样子给别人看也要分个时候吧。你现在读书,让我们怎么睡觉?”曾国藩听了,抬头朝他笑了笑,默读起来。

不久,曾国藩中试举人,同窗都纷纷向他祝贺。可杨甫瑞却大发雷霆,冲曾国藩嚷道:“这屋里的风水原是我的,你一来就夺走了。”一旁的同学非常反感,质问他:“曾国藩的书案不是你定的位置吗,怎么现在又反咬一口?”杨甫瑞仍强词夺理地说:“就是他夺了我的风水。”大家都纷纷指责杨甫瑞,倒是曾国藩过来劝解大家,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大家顿时对曾国藩敬畏三分。

一个人立身处世,连点委屈都受不了,要想成功,自然不易。曾国藩以后仕途通达,成为晚清将帅之才,这跟他年轻时候就初露端倪的隐忍气度,不能说没有关系。

经典名人故事4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城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经典名人故事5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制作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人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就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痴迷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看小鸟孵蛋;有时候,他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带回家养在鱼缸里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回来做标本。

休息的时候,达尔文喜欢在树林里散步。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结果,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快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他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往外爬。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察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儿爱不释手,专心地观察手中的甲虫。谁知,他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达尔文的舌头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达尔文”。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达尔文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经典名人故事6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本文来源:http://www.fjhbc.cn/sucai/22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