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精选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6   来源:观后感    点击:   
字号:

【www.fjhbc.cn--观后感】

陆军是军队里的一个军种分类,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化学兵)和侦察部队、气象部队、测绘部队等兵种、专业兵组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大家好!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现在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云南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操场。东楼是办公室,西楼是学科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

昆明翠湖西侧叫承华圃,有一幢米黄色两层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建筑物。它由四座各长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

为纪念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培养出众多民族英雄和爱国人士的历史功绩,198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篇: 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今保存的讲武堂主体建筑为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东、南、西、北四楼对称衔接,成一方形四合院,占地约1.44万平方米。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高均约12米;南楼中部的阅操楼高约115米,宽13米,规模宏大。

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云南陆军怀着炽热的爱国热忱,不畏牺牲,勇敢战斗,屡建战功,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贡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滇军的成长,又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分不开。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在日本学习时就是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概要,有以滇越铁路为例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同时,又抓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提高。使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不仅讲武堂的教职员成了核心人物,讲武堂的学生,亦成了中坚力量。云南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分步、骑、炮、工四科,第15期还有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的留学生,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如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第15期的叶剑英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集会场地。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最近,人民政府决定将讲武堂旧址改建为昆明市青少年宫。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青少年服务的科技、文艺、体育、教育园地,为培养青少年贡献力量。

第三篇: 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坐落在风和日丽,西伯利亚红嘴鸥来越冬的翠湖湖畔,它与东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陆军讲武堂主体建筑为米黄色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从高处俯视,成一个方形的四合院,面积1.44万平方米。那宽宽的练兵场,仿佛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着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在民-国时期曾培育出我国许多位高级将领,那里人才济济,将星闪耀,朱德曾经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我沿着参观路线参观了课堂、宿舍等。当我站在操场边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昔日的学员们、军官们操练的情景,耳边仿佛传来他们的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心情格外地激动。

“云南陆军讲武堂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云南陆军讲武堂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胜旅游之地。”观看了介绍以后,我对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摇篮,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叶剑英、周保中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培育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中外领导人员:“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1909年2月,云南官兵总计约3.5万人。开设陆军学院培训教官便成当务之急,云南当权者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的骨干和教官。在这批人中,同盟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讲武堂师生中,除了威名显赫的共和国开国元勋元帅朱德、叶剑英外,尚有曾担任云南都督、省长、***的唐继尧、胡若愚、金汉鼎、胡瑛、龙云、卢汉,曾任贵州省省长的卢焘、江西省***的朱培德,热河省***的孙渡,陆军参谋总长杨杰,军长范石生、曾泽生、龙泽汇、唐淮源、王甲本,曾任滇军总司令的李根源、李烈钧、顾品珍、杨希闵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还有邻国朝鲜的革命家崔庸健委员长、越南的革命家武元甲大将等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了培养民-主革命战士的军事学校,并且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陆军讲武堂复办后,经过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等人的努力,终于在1909年9月28日开学。制定的校训为“坚忍刻苦”四字,讲武堂还制作了系列军歌,歌词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每晨早操都要集中唱讲武堂军歌。我们已知讲武堂的系列军歌有七首,其中重要的一首是: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

第四篇: 小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仿佛就在我耳边阵阵地回荡;一张张为中华崛起而习文尚武、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我眼前不停地出现,我似乎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我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放眼今日,在这个纸醉金迷、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们当代“80后”、“90后”官兵又如何抵御重重诱惑,拒腐防变?我想,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最初的那份热血与激情去守住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国忠魂应犹在,虽说时境迁。问君能有几多情,恰似一腔热血献军营。随着讲武堂若隐若现地消失在视线里,我忽然得出这份感慨。是的,往事已成追忆,但变得只是时间,而那份坚持却将永远地驻守在我们的精神高地。

本文来源:http://www.fjhbc.cn/ticai/23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