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集合4篇

发布时间:2023-12-16   来源:200字    点击:   
字号:

【www.fjhbc.cn--200字】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集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篇1

《***的七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一本提升人生品格、锤炼思想觉悟的生动范本。第一党支部全体同学进行了认真学习与交流,感想颇丰,现将交流感想汇总如下: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纵观***总书记的成长史是一部奋斗史。胡春立说,习总书记在上山下乡时,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的磨练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陈良栋谈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难关,也就是这些经历才锤炼了他坚强意志和毅力。杜君璞谈到,苦难是一笔人生财富,越是在逆境中越是要忍耐、坚持、充实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成长自我,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张炎子认为,当代青年不会再有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像青年***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

二、求知若渴志存高远

酷爱读书,是《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罗绪春说,青年***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严鼎程引用李书磊的话讲到“向学的人不坠其阅历实践之志,实践的人不失其向学求道之心。”王忠勇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总结道,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研究与宣传的统一。李卫军认为,个人不仅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更要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把握时代脉搏。

三、严于修身勤于律己

总书记是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薄海说,“通过读《岁月》体会到做人一定要有要求,做人一定要热爱学习,做人一定要办实事。”冯静谈到了积极人格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克服消极心理的方法,即“扩大人际交往,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触,在艰难困苦中自我鼓励,增强执行力”。潘志宏说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修身律己也来自于祖德家风的传承和影响。”王大林说“看天气、接地气、有骨气、没脾气”是***知青时期的优秀养成。

四、脚踏实地心系群众

***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黄自立读到***为群众打坝、修梯田、打井、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体现了同胞情谊、济世之心。朱丹丹讲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这种为人民服务,踏实肯干的实践品格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张志刚也谈到“要崇学尚读,脚踏实地埋头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后,组织员辛老师对大家的学习交流做了总结,指出《岁月》这本书很好,对于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传承勤奋好学进取精神、培养爱民为民的家国情怀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戒骄戒躁,坚定人生信念,把握好人生定位,吃苦耐劳,勤钻研、多读书,将自身学习、实践与理论、启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篇2

今年×月,我认真读了遍《***的七年知青岁月》,平实朴素的文字展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艰辛的成长历程。近日,我再次研读了这本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书中彰显着***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光辉,犹如精神宝藏和磅礴力量,进一步激发了我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激情和热情。

一、坚定的党性和真挚的为民情怀

党性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这是一本关于共产党人党性论的鲜活教材。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艰苦岁月,他始终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总书记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进步,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而是对党组织的执着却越发醇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新修改的党章首次把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其中,这是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更加自觉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更加自觉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党性和人民性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利益。这是一本身体力行践行宗旨意识的生动教材。总书记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把粮票和钱悄悄地压在房东碗底下,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送给讨吃老汉……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普通农民”“老陕”,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情怀深厚真挚、令人感动。知青雷平生说,“在电视上每每看到已经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近平,依然对困难群众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我就有很多感慨,知道这种真情来自他当年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经历,来自他人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他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农民,他很理解、很懂农民”。梁河家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把农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各项“三农”政策举措的试金石,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发挥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交出无愧于农民群众的时代答卷。

二、科学的理论思维和务实的实践品格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青年***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大量政治、哲学、军事、外交、文学等领域的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知青雷平生说,“近平读哲学书籍,主要还是读马列主义哲学。他下了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梁家河老乡说,“近平读书有‘书瘾’”“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都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这是总书记长期注重学习的积淀和升华。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由于疏于学习。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科学的理论思维,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坚决贯彻者,使我们的“***”工作理念、思路、方法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民意愿、符合客观规律,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百姓。

实践是理论之源。总书记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他担任梁家河村支书的两年里,带领村民建沼气,方便了群众做饭照明;带领村民打井,解决了生活用水、便利了农田灌溉;创办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办代销点,方便了社员的日常生活……梁家河村民王宪平讲,“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这七年是苦干实干的七年,生动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伟大成就。马克思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要学习坚韧的务实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立足基层、大胆探索、把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为实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青年***十分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与总书记住同一孔窑洞的戴明讲,“我和近平都看过一部书,是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书名虽然是‘简编’,但实际是厚厚四大本。对我而言,大概就是读过了,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而对于近平来说,他就会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总书记去四川学习沼气池建造,他不光学习技术,还去峨眉山向出家人学习,学习佛教道教的思想精华。知青黑荫贵讲,“峨眉山普贤菩萨所讲的佛学思想,就是知和行。***治国理政的很多东西,他的很多讲话,也强调知行合一。”***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与他对历史知识“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我们要从这本书中学习总书记的历史观,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持之以恒的必须课,深刻体会、自觉继承、大力发扬优良传统,从中获得精神鼓舞、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发展史、***政策史、***演变史,充分发挥历史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决策的资政作用、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统一,既要继承和弘扬历史,又要倡导和塑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上村支书后,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梁家河村民石春阳讲,“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国家以粮为纲,一切以粮食生产为中心,近平搞这些副业,是有一定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他这个人,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还是把事情办成了。”梁家河村民说,“当时村里一些老年人比较保守,对新鲜事物比较抵触。近平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特别是***到四川遂宁等地学办沼气技术,试验了多种土质构造,分析不同土质建造沼气池的方法,才打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惟进取,故日新。我们要深刻体悟总书记的时代精神,做改革创新的拥护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推进“***”事业中切实贯彻新理念、积极探索新途径,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现代化的新局面、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四、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梁家河的七年中,***总书记始终坚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青雷平生讲,“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很强。”针对陕北良田不足问题,他重视打淤地坝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针对妇女劳动强度大问题,他开办缝纫社,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满足了村民日常需求;针对村民饮水不便、水质不好问题,他帮助村里打深口井,亲自站在冰水里挖泥土和石头;针对运输工具不足问题,他置办机械设备开磨坊,把毛驴腾出来用于生产运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通过研读这本书,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客观性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作为“***”战线上的年轻同志,我们要注重加强“***”领域尤其是***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研究,为形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尽智竭力。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人民的期盼,是改革的要求。梁家河村民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敢担当,能做事,总是为村里着想。在当村支书之前,他就对村里很很多规划和想法”。针对有人断言“沼气池过不了秦岭”,***鼓励战友们说“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他既当指挥员又是技术员。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成伟业、为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与总书记为民族、为人民、为党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切相关。作为“三农”战线的青年同志,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题,敢于碰硬、知难而进,在责任面前不推诿,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关键时刻顶得上、立得住。

七年知青岁月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重温这本书,我进一步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智慧、理论思维、战略眼光和时代精神。我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篇3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这是我曾经在一次学习交流会上听到的对当代先进青年的生动比拟,而近日在拜读了《***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使我对青年锦绣年华的宝贵、厚积薄发的力量和任重道远的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味。总书记指出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以及对广大青年“准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勉励,让我铭刻于心、久久不能忘怀。习总书记堪称是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他让我们坚信,在“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要用不长的时间做不平凡的事,在将来用做回忆的青春中谱写精彩的篇章。

“一个好社会,不是以有多少富人去衡量,而是没有穷人。”

青年时代便告别首都优越物质生活而坚定地要到当时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总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示范。穷则思变,不等不靠、党员带头,祖国青山绿水处处都蕴藏着无尽的金银宝藏;没有生来就该贫困受穷的村寨,因为这片神州热土上诞生了时刻冲锋在前的党旗和扎实肯干的可爱人民。一个人要活出精神来,一个村庄也要活出精神来;一个党员活出不怕吃苦牺牲、奉献不计得失的精气神,就能带动一群人、一片村精神焕发、走向富强。就像前不久央视频道播出的《榜样》特别节目中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所说,如果党员在乎的不再是个人一年挣30万还是3万的差别而关键在于做了多少事、乡亲们如今能挣到多少钱了的问题,一个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的目标便会信心倍增、前景可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插队的时候过“四关”的经历,对于我们这群今年9月来到服务地开展支教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来说感受得更为深切,并引发出强烈的思想共鸣。“思想关”普遍是第一位的,既然选择了支教这条路,便要披荆斩棘不再回头,纵使千难万险,只顾风雨兼程。不去艳羡昔日四年同窗参加工作的月入高薪,不去追念在母校怀抱时师长的关爱呵护,也不会再去理会嘶哑的喉咙和呛人的粉笔灰,站到三尺讲台上,责任与使命感清楚地告诉自己必须讲好每一个知识点、解决掉一双双充满天真可爱和求知欲的小眼睛里的问号与难题。“角色关”则时刻提醒、敲打着我们谨记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2017的上半年我们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生,但从这个金秋九月起,教书育人已成为我们的天职。不是师范专业没有批改过作业?面对数十张认真听讲的小脸却不知该讲些什么?还有考不完的测验、写不透的教案……没二话,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听多学多练,只为教好我可爱的学生们!

除此之外,还有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初来乍到浸润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抗不住当地无辣不欢的“饮食关”、跨越2000公里家与赣鄱的距离油然而生的“乡亲关”等等,但看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的“跳蚤关”时,又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当前遇到的不适与考验比起习总书记青年时插队下乡的经历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支教队员们互相勉励着再次燃烧起熊熊热火、迸发出新的力量!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好的榜样引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当代青年,需要以青年***为榜样,勇当、争当全面深化改革事业里的排头兵。这样的榜样,还让我想到了搏击长空、守疆卫国的飞行团长刘锐,想到了开山填河、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吴金印,想到了大国工匠胡双钱,想到了人民的好县委书记廖俊波……一位位、一组组在改革发展浪潮里涌现出的先进代表人物,无一不在告诉、鞭策着正处在大好青春时光里的我们一个道理:工作无贵贱,职责有分工,但殊途同归、信念相通,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们,前所未有的走向复兴中就有用行动乃至生命诠释共产党人一身正气、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华夏好儿女!

学“习”青春好榜样,唤醒作为青年党员精神先进性,更要继承榜样带给我们的无穷力量。习总书记曾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我们向青春榜样***学习,是对看齐意识的一项具体实践。作为光荣的新时代青年,尤其是更有幸早早加入组织的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是无限的,干事创业、带头冲锋的革命精神也是无穷尽的。用我们的热血和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做出实效、做出成绩,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向着青年“志当存高远”的诗和远方高歌猛进!

青春榜样的知青岁月团课心得200字篇4

2013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了一段极有文采、极富人生哲理的话:“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当时,我听到这段话,第一反应就是青年喜欢听、听得进,肯定会“火”。果不其然,总书记的讲话一经全文公开发表,这段话就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激励着无数青年发出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铮铮誓言。现在,读了《***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回味和咀嚼这段话,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在讲这一番话时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我理解,总书记这段话是说给广大青年听的,同时每一个字又是对自己知青岁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种震撼,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岁月》一经出版发行,就在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中自发形成了读《岁月》、话理想、谈奋斗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向青年***学习、向***总书记看齐的高度自觉。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人民领袖的魅力。

一、***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青年一代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时的外部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有人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阳光下、灯光下扣,而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与启迪。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总书记的要求和他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结合青年***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二、***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看齐标杆

***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深刻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

年轻干部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一心为民。《岁月》一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青年***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某些干部用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来抵消不确定性,是两种选择、两种境界,泾渭分明、高下立见,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现在,***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年轻干部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勤勉务实。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青年***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特别是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年轻干部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敢于担当。“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逐步深化,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

三、***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当代青年内心赢得了强大真挚的情感认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运筹帷幄、勇于担当、率先垂范,赢得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党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政治成果,我们必须备加珍惜、坚决捍卫。

对核心的绝对忠诚和坚定追随,最根本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灵上的情感认同。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同志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发出了“学习毛泽东”的号召,指出:“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领袖,“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岁月》一书正是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窗口。

***总书记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窑洞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但是来这里拉话、讨论事情、听说书的老乡越来越多。这是一幅没有刻意导演、但却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定格了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深深扎根群众的生动景象。

***总书记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青年***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河,对乡亲们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书记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总书记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总书记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总书记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最近,我经常和各级团干部和各领域团员青年聊起读《岁月》一书的感受和体会。不少青年朋友讲:“五年来,***总书记带领党和国家干了许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难事,我们感到总书记的形象在心目中越来越高大,由衷地信服和拥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最近读了《***的七年知青岁月》,又感到总书记和我们离得越来越近、贴得越来越紧,发自内心地爱戴这样的人民领袖。”看完《岁月》一书,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书中讲述的***总书记的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在,都是普通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是这么多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诞生了“伟大”。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群众都能理解和认知的“伟大”,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感到***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理解这份“伟大”,还需要我们置身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去体悟。当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回望过去时,历史已经定格,呈现出一种确定性;但是,在真实的历史正在行进时,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回头看,***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现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这样一份情怀、这样一种作风、这样一身担当的领袖来掌舵领航。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代青年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本文来源:http://www.fjhbc.cn/zishu/228424.html